玫瑰战争 (Wars of the Roses),这个名字听起来充满诗意,仿佛是一场争夺花魁的浪漫竞赛。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英格兰历史上最血腥、最漫长的一段内战。它并非因花朵而起,而是为了争夺英格兰的最高王权。在15世纪后半叶的三十年间(1455-1487年),两大王室分支——以红玫瑰为象征的兰开斯特家族(House of Lancaster)与以白玫瑰为象征的约克家族(House of York)——将整个国家拖入了一场关于血统、野心与背叛的残酷漩涡。这不仅仅是贵族间的械斗,更是一场彻底洗牌的权力游戏,它终结了一个时代,也为一个全新的王朝拉开了序幕。这场战争如同一座熔炉,炼就了近代英格兰的雏形,其影响至今仍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
要理解这场风暴的起源,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15世纪中叶的英格兰,一个被战争掏空了国库、挫伤了自信的国家。
英格兰与法兰西之间漫长的“百年战争”刚刚以一种屈辱的方式画上句号。曾经在克雷西、普瓦捷和阿金库尔战役中威震欧陆的英国长弓手,最终没能保住他们在法国的广袤领地。到了1453年,除了加莱港,英格兰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几乎被完全清除。 这场失败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首先是经济上的崩溃,维系战争的巨额开销让国家财政濒临破产。更重要的是,它催生了一个危险的社会群体:一大批习惯了战争与劫掠的骑士和士兵返回了家乡。他们失去了赖以为生的战场,却保留了战斗的技巧和暴戾的习性。这些无处安放的武力,如同干燥的木柴,只需要一点火星就能被点燃。而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土地和财富的贵族们,则满腹怨气,随时准备将矛头指向国内的政敌,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端坐王座的是兰开斯特王朝的亨利六世。他是一个虔诚、善良但极度软弱的君主。他九个月大时便继承了英格兰和法兰西的王位,却从未真正掌握过统治的艺术。相比于处理复杂的宫廷政治和国家大事,他更愿意沉浸在宗教和学术的世界里(他创办了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亨利六世的无能,使得王国的权力落入了一群贪婪的宠臣手中,尤其是他的妻子,来自法兰西的玛格丽特·安茹王后。玛格丽特意志坚强、野心勃勃,她竭力维护兰开斯特家族的利益和自己儿子的继承权,但这反而加剧了宫廷的派系斗争。国家的治理陷入混乱,法律形同虚设,各地贵族拥兵自重,俨然一个个土皇帝。王室的权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土崩瓦解。
就在此时,一个强有力的人物登上了政治舞台——理查,第三代约克公爵。从血统上看,约克公爵的王位继承权甚至比亨利六世更为坚实。他们都是金雀花王朝爱德华三世的后裔,但兰开斯特家族的血脉源自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而约克家族的血脉则可以追溯到第二子和第四子。在那个极其看重长幼尊卑的年代,这无疑为他的野心提供了最正当的理由。 理查本人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军事统帅和富可敌国的领主。他眼看着国家在亨利六世的孱弱统治下日益衰败,心中充满了对当权派系的鄙夷和取而代之的渴望。他开始集结同样对现状不满的贵族,高举“清君侧”、改革政府的旗帜,逐渐成为了反对派的核心。 于是,所有的要素都已齐备:一个虚弱的国王,一个强势的王后,一群失意的贵族,和一个拥有合法继承权的野心家。英格兰的土地上空,乌云密布,一场席卷全国的内战,已然箭在弦上。
1455年,当天平最终失衡,第一滴血在圣奥尔本斯镇的街头流下,长达三十年的玫瑰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的导火索是亨利六世的精神崩溃。1453年,听闻英军在法国的最终败绩,国王的精神彻底垮掉,陷入了一种紧张性精神症,对外界毫无反应。趁此机会,约克公爵被任命为护国公,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并将兰开斯特派的重臣投入伦敦塔。 然而,一年后亨利六世奇迹般地康复。在玛格丽特王后的影响下,他立即废除了约克的所有政令,并将其逐出宫廷。被逼到墙角的约克公爵知道,等待他的将是叛国罪的指控和毁灭。他选择铤而走险,召集军队,向国王的队伍进发。 1455年5月22日,第一次圣奥尔本斯战役打响。这场规模不大的冲突,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约克派军队冲破街垒,杀死了多名兰开斯特派的核心贵族。这是英格兰贵族第一次在国王的旗帜下公然相互厮杀。从此,用政治谈判解决争端的希望变得渺茫,刀剑成为了唯一的仲裁者。
接下来的几年里,战争呈现出一种残酷的拉锯状态。双方时而和解,时而兵戎相见,每一次冲突都让仇恨的伤口更深一寸。玛格丽特王后成为兰开斯特派的灵魂人物,她四处奔走,集结军队,誓死保卫丈夫的王冠和儿子的未来。而约克公爵则在内维尔家族,尤其是他强大的盟友——“国王制造者”沃里克伯爵的帮助下,屡屡占据上风。 1. 韦克菲尔德的悲剧 (1460): 约克公爵在北安普顿战役中俘虏了国王,几乎已经触及了王冠。但他低估了玛格丽特王后的坚韧。在韦克菲尔德,王后率领的兰开斯特军队突袭了约克公爵的营地。约克公爵战死,他的头颅被戴上纸王冠,高悬在约克城的城门上示众。他的次子,17岁的埃德蒙,也在逃亡途中被无情杀害。白玫瑰的事业似乎跌入了谷底。 2. 陶顿的复仇 (1461): 仇恨是最好的燃料。约克公爵的长子,年仅18岁的爱德华,继承了父亲的头衔和野心。他是一位天生的军事领袖,高大英俊,魅力非凡。在父亲死后,他迅速集结力量,并在陶顿荒原上与兰开斯特主力展开决战。 1461年3月29日,一个暴风雪肆虐的棕枝主日,英格兰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血腥的战役在陶顿打响。超过五万名士兵在这片冰冷的土地上厮杀,据说战死的士兵鲜血染红了沃夫河。最终,凭借着风雪的掩护和更胜一筹的指挥,约克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兰开斯特军队全线溃败,数以万计的士兵在逃亡中被屠杀。此役之后,兰开斯特家族的军事力量几乎被摧毁。不久,爱德华进入伦敦,加冕为王,是为爱德华四世。白玫瑰,终于绽放在英格兰的王座之上。
爱德华四世的登基,并没有带来和平。曾经将他扶上王座的强大盟友,很快就变成了他最危险的敌人。这段历史的主角,是那个时代最富传奇色彩的权谋家——理查·内维尔,第十六代沃里克伯爵,人称“国王制造者”。
沃里克伯爵是当时英格兰最富有、最有权势的贵族。他不仅拥有广袤的领地和庞大的军队,更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影响力。他将爱德华四世视为自己一手打造的作品,并期望通过他来操纵整个国家的政治走向。他为国王规划了一场政治联姻,希望爱德华能迎娶一位法国公主,以巩固与法国的关系,并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然而,年轻的国王有着自己的想法。1464年,爱德华四世秘密迎娶了一位没有显赫背景的兰开斯特派寡妇——伊丽莎白·伍德维尔。这场婚姻对沃里克而言是双重背叛:它不仅打乱了他的外交布局,更严重的是,国王开始大肆提拔伍德维尔家族的亲戚,稀释了内维尔家族在宫廷中的权力。沃里克感到自己被边缘化,昔日的“国王制造者”发现,他亲手制造的国王已经失控了。
被愤怒和嫉妒冲昏头脑的沃里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废黜自己拥立的国王。他先是策动了数次叛乱,试图控制爱德华四世,但都以失败告终。走投无路之下,他流亡法国,与他昔日的死敌——玛格丽特王后结成了同盟。 这是一个令整个欧洲都为之震惊的联盟。曾经不共戴天的两个人,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握手言和。沃里克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兰开斯特的继承人——爱德华王子,以示结盟的诚意。1470年,在法国的支持下,沃里克率军返回英格兰。爱德华四世众叛亲离,被迫仓皇逃往勃艮第。沃里克进入伦敦,从伦敦塔中放出了被囚禁多年的亨利六世,让他像个傀儡一样重新坐上王座。兰开斯特王朝,在“国王制造者”的操纵下,短暂复辟。
但爱德华四世并非等闲之辈。1471年,在妹夫勃艮第公爵的资助下,他率领一支小规模的军队在英格兰登陆。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个人魅力,他的队伍不断壮大。
至此,兰开斯特家族的直系血脉彻底断绝。爱德华四世扫清了所有对手,稳固地坐回了他的王座。英格兰似乎终于迎来了一段和平的喘息之机。
爱德华四世的第二个统治时期,带来了十二年的相对和平与繁荣。然而,命运的剧本总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当国王的生命戛然而止时,一场更为阴暗、更为血腥的终章,正悄然拉开帷幕。
1483年,年仅40岁的爱德华四世突然病逝,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12岁的爱德华五世和9岁的理查。根据遗嘱,国王的弟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被任命为护国公,辅佐新君。 理查公爵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一直以忠诚和勇武著称,是爱德华四世最得力的臂膀。然而,在兄长死后,他的行为变得令人费解。他首先以“保护”为名,将两位小王子送入了伦敦塔——这座既是皇家居所,也是国家监狱的城堡。随后,他迅速清除了王后伍德维尔家族的势力。 不久,一则惊人的消息传出:有神职人员作证,爱德华四世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姻无效,因为爱德华在此之前曾与另一位女性订有婚约。这意味着,塔中的两位王子都是私生子,无权继承王位。国会随即通过法案,宣布理查公爵为合法的王位继承人。1483年7月6日,理查加冕为王,是为理查三世。 而那两位小王子,爱德华五世和他的弟弟理查,在进入伦敦塔后不久便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他们究竟遭遇了什么,成为了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悬案之一。无论是被他们的叔父谋杀,还是另有他因,他们的失踪都为理查三世的统治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理查三世的统治从一开始就不稳固。许多约克派的旧臣无法接受他夺取侄子王位的行为,纷纷转而反对他。与此同时,在欧洲大陆,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兰开斯特派后裔正在悄然积蓄力量。 他叫亨利·都铎。他的王室血统非常微弱且备受争议,但他却是兰开斯特派残存的唯一希望。在法国的资助和英格兰国内反对派的支持下,亨利于1485年8月在威尔士登陆,向理查三世的王位发起了挑战。 8月22日,两军在博斯沃思原野相遇。理查三世的军队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并且装备了当时先进的火炮。然而,战争的胜负并不仅仅取决于兵力。在战斗的关键时刻,理查三世麾下的几位重要贵族按兵不动,甚至临阵倒戈。眼看战局不利,理查三世没有选择撤退,而是亲自率领一队骑士,孤注一掷地冲向亨利·都铎的帅旗,试图通过斩首行动扭转乾坤。 他几乎成功了,但最终寡不敌众,在乱军中被杀。他头上的王冠滚落到一旁的灌木丛中,被亨利的支持者捡起,戴在了亨利·都铎的头上。金雀花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战死沙场。
博斯沃思战役的尘埃落定,标志着玫瑰战争主要冲突的结束。亨利·都铎的胜利,不仅仅是一个新国王的诞生,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新国王亨利七世深知,仅仅依靠武力赢得的王位是不稳固的。为了彻底终结两个家族长达三十年的纷争,他采取了一系列高明的政治举措。其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迎娶约克家族的女继承人——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 这场婚姻具有无与伦比的象征意义。它将兰开斯特的红玫瑰与约克的白玫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象征——都铎玫瑰。从此,兰开斯特与约克两大家族的血脉融为一体,他们共同的后代将继承这个经历了太多创伤的国家。一个全新的王朝——都铎王朝——就此开启。 玫瑰战争对英格兰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回望这段历史,玫瑰战争是一场悲剧,它让英格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它也像一场残酷的外科手术,切除了中世纪晚期封建制度的沉疴,催生了一个更强大、更统一的近代民族国家。那染红了英格兰土地的玫瑰花瓣,最终在历史的尘土中,孕育出了一个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