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士译本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七十士译本 [2025/07/26 07:40] – 创建 xiaoer七十士译本 [2025/07/26 07:41] (当前版本) xiaoer
行 1: 行 1:
-======七十士译本:一部翻译出来圣经,如何塑造了两个世界====== +======当圣经开口说希腊语:七十士译本的传奇====== 
-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这个名源自拉丁语的“七十”,是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文化转译。它不仅仅是一部译作,更是世界第一部将《[[希伯来圣经]]大规模翻译成外语的典籍,诞生,本身就是一个文奇迹在它之前神的话语被囚禁在一种古老的语言中;在它这些故事、律法和预言搭上了一艘名为“希腊语”世界方舟驶向了更广阔文明海洋它是一座架设在犹太传统与希腊化世界之间的宏伟[[桥梁]],不仅满足了流散异乡的犹太人的精神求,更无心插柳地为一种全新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铺平了道路,成为了其“旧约”的母本。可以说没有《七十士译本》,我们今天所知的西方文明,将是另一番截然不同面貌。 +七十士译本,通常以罗马数**LXX**代表,是历史上第一部将《希伯来圣经》翻译成外语的伟大尝试。它诞生于公元前3世纪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一个希腊化与犹太智慧熔炉相传七十二位犹太学者受托勒密二世奇迹般地独立完成内容完全译稿使其从诞生之初便被赋予神圣光环这部希腊语圣经不仅满足了流散海外、遗忘了母语的犹太人的精神求,更意外了早期基督教会的官方“旧约”,搭建起一座连接希伯来文明与希腊-罗马世界宏伟桥梁深刻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信仰与思想。 
-===== 一场语言遗忘,一次精神远征 ===== +===== 一场文明相遇:翻译黎明 ===== 
-故事的起点,并非在圣城耶路撒冷,而是在尼罗河畔的智慧之都——亚历山大公元前3世纪,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铁蹄踏遍亚非欧,希腊文化如潮水般席卷了整个地中海世界。亚历山大城,这座以征服者命名的城市,迅速崛起当时全球知识与商业中心,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民族就包括的犹太 +故事始于一个征服者时代亚历山大大帝的铁蹄踏遍已知世界他不仅带来了[[战争]],更播撒下希腊文化的种子。在他身后的世界里,希腊语不再仅仅是雅典哲人的语言,而是地中海沿岸从市井商贩到王公贵族的通用语(Koine Greek) 
-这些海外的犹太人,面临着一个始料未及的困境。他身处希腊语的世界日常交、经商思考皆用希腊语。一两代人之后他们母语——古希伯来语——正变得益陌生。这不仅仅是语言的隔阂,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危机。他们祖先的信仰、律法、历史智慧全都封存在那些他们日益难以读懂的古老经卷中当一个民族的后代再也听不懂祖先的声音时,他们身份认同将归于 +在这股“希腊化”的浪潮中,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了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商业中心,更是知识的殿堂,宏伟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正是在此,试图收藏人类所有智慧。然而对于城大的犹太社群而言,一个深刻的文化危机正在悄然酝酿岁月流逝,异乡的犹太后裔们,口中是利的希腊语,却对祖先神圣的希伯来那记载着摩西律法与先知呼声的经卷正逐渐变成他们无法读懂的“天书” 
-正是在这种集体性的文化焦虑中,场伟大的精神远征应运而生。他们需要一部属于自己、用“现代”语言讲述的圣经。 +祖先的智慧正面临失传风险。如让上帝的话语再次在子孙耳边响起?一胆而迫切想法应运而生:必须将它翻译成这个时代的语言——希腊语。 
-==== 国王图书馆与七十二位智者的传说 ==== +===== 托勒密传说:七十二位智者的神迹 ===== 
-关于七十士译本的诞生,流传最广的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记录在《阿里斯书信》中。据说当时的埃及统治者托勒密二世是一位酷爱知识的君主,立志要让自己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收藏天下所有的智慧。听闻犹太人拥有一部充满智慧的律法书,便渴望将其翻译成希腊语,收入馆藏。 +关于七十士译本的诞生,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记录在《阿里斯蒂亚书信》中,为这部译本披上了神圣外衣。 
-于是,托勒密二世向耶路撒冷大祭司发出了请求一个由七十二位德高望重的犹太学者组成的代表团(每个支派选出六人,后世为方便称呼简称为“七十士”)被派往亚历山大。国王将他们安置在法罗斯岛上,让他们在宁静优美环境中专心翻译。传说中这七十二位学者被分隔在不同房间里,独立工作。奇迹发生了他们最终交出译稿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七十二份译文竟然一字不差,完美合。 +故事的主角是埃及统治者,爱知识的托勒密二世。渴望让自己的图书馆包罗万象,当得知犹太人拥有一部充满智慧的律法书,便派遣使者前往耶路撒冷,请求犹太大祭司派遣最博学的学者前来翻译 
-个故事,无论其真实性如何,都传递出一个至关重要信息:这神圣的,诞生受到了神的默许与祝福,其权威性几乎等同于希伯来语原文。这个“创世神话极大地提升七十士译本地位使其迅速被广大希腊化犹太社群所接纳。 +于是,以色列十二支派,每支派出六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共计七十二人,带着最纯正的经卷踏上了前往亚历山大的旅程。他们安置在远离尘嚣的法罗斯岛上,开始这项神圣工作。为了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他们被分隔开来,独立进行翻译他们伏在[[纸莎草]]卷上,将一个个古老的希伯来字符,转化为优雅的希腊文。 
-==== 从摩西五经到完整圣经 ==== +七十二天后,奇迹发生了七十二位学者将各自的译稿呈上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它们竟然一字不差,完美地重在一起。这被视为一个明确神启:这次翻不仅智慧结晶更是上帝亲自认可作为 
-然,历史的真实进程远比传说更为漫长和复杂翻译工作并非一次完成而是一个持续了超过一个世纪的浩大工程。 +这个“七十二学者,七十二天,同一译本的神迹,让这部译本获得无与伦比的权威。“七十士译本名字也由此而来源自拉丁文//Septuaginta//,意为“七十”,后世便以罗马数字**LXX**作为它的代号。 
-  * **核心的开端:** 被翻译的,是《[[希伯来圣经]]》中最重要的部分——《摩西五经》(Torah)。这部分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完成,它直接回应了当时犹太社群最迫切律法与生活指引需求。 +===== 一部经典的演化:从摩西五经到完整圣经 ===== 
-  * **逐步扩展:** 随后世纪里,其他的历史书、先知书和圣卷(如诗篇》、《箴言》)也陆续翻译出来,并增补了一些希伯来文圣经中没有的“次经”文献。这些译者们并非机械地逐字翻译他们是思想者。当遇到希伯来文化中独有而希腊语中不存在的概念时,他们会巧妙借用希腊哲学词汇来诠释,这使得《七十士译本》本身就成了一部希伯来思想与希腊智慧交融的杰作他们手中书写工具很可能就当时盛行的[[纸莎草]]。 +传说的光环虽耀眼但真实的历史往往更为复杂和漫长。 
-===== 无心插柳为新宗铺就的温床 ===== +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最被翻译的,可能仅仅是《希伯来圣经》中最重要的部分——《摩西五经》(Torah)。这项工作确实可能是在公元前3世纪由亚历山大的犹太社群启动,或许也得到了托勒密王朝支持。 
-七十士译本》的诞生,原本是为了维系一个古老宗教传承但它最深远影响催生了一个新的世界。 +然而,整部“旧约”翻译并非一蹴而就。接下来个世纪里,其他的经卷,如《先知书和《圣咏,由不同的译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陆续完成。他们并非一个统一的团队,翻译风格也千差万别。有的译者追求逐字逐句的精准对应则更倾向于意,以便希腊语读者更好理解。 
-当公元1世纪一个名为“[[基督教]]”的新兴信仰开始地中海地区传播时,它的信徒和传教士们发现,自己手已经有了一件完美的教工具。早期的基督徒,包括使徒保罗在内,他向外邦人(非犹太人)宣讲教义时所引用的“经文”或“旧约”,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七十士译本》。因为他们的听众绝大多数都说希腊语,根本不懂希伯来语。 +最终,这些零散的译本被逐渐汇集起来,形成了一部庞大的希腊语圣经文集它不再是一卷卷独立经文一部内容宏大的[[书籍]]合集。这个有机、自发的生长过程,恰恰反映了古代世界知识传播与文本形成的普遍规律。 
-可以说,《七十士译本》就是早期教会的官方《[[圣经]]》新约的作者们在引用旧约预言来证明耶稣的身份时,他们阅读和引用的正是这部希腊文译本。甚至某些神学概念,都是基于《七十士译本》的特定翻译而建立的。例如,著名的“童女怀孕”的预言(以赛亚书7:14),正是源于《七十士译本》将希伯来文中“年轻子”(almah一词翻译成希腊文的“童贞女(parthenos) +===== 跨越信仰的桥梁从犹太会堂到基督会 ===== 
-===== 分道扬镳与不朽的遗产 ===== +七十士译本诞生之初,是为散居在外犹太人服务的。在罗马帝国时代无论是罗马、以弗所还是亚历山大,犹太会堂里诵读的,这部希腊语圣经。 
-随着基督教的崛起犹太教与这个脱胎于自身的新宗教关系日益紧张。犹太拉比们开始对《七十士译本》产生警惕,认为它的一些翻译“不准确,并且被基督徒“滥用”来支持他们教义。因此,从公元2世纪起,犹太社群逐渐回归希伯来语的马所拉文本,并制作了更贴近原文希腊语译本(如阿奎拉译本)《七十士译》在犹太教中地位急剧下降。 +然而,历史的走向出人意料。一个新宗教——基督教讲希腊语的信徒中迅速播开来这些早期的基督徒,包括《新约》的作者们,自然而然地将七十士译本为他们的“旧约圣经当他们在辩论和宣教中引用经文证明耶稣就是预言中弥赛亚(基督)时,他们引用的正是七十士译本。例如,关于“童女怀孕生子”的著名预言(以赛亚书 7:14),正是七十士译本的用词(//parthenos//,意为处女),为基督教神学提供关键的本支持。 
-然而基督教世界里它的生命力却愈发旺盛。它成为了东方正教会权威旧约版本,并深刻影响了包括拉丁语《武加大译本》在内其他西方[[圣]]译本。 +这一转变,导致了一场奇特的“所有权转移。随着基督教对七十士译本广泛征用,犹太拉比们开始对其心生警惕,认为它在某些关键段落的翻译偏袒基督解释。因此,犹太社群逐渐回归希伯来马所拉文本,并另寻新的希腊语。 
-今天七十士译本使命早已超越了最初的设想。它不仅是一部宗教典籍,更是份无价文化遗产。对于圣经学者而言它是现存最古老的圣经译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公元前希伯来圣经古老形态的独特窗口比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任何希伯来稿都要早几个世纪。 +就这样一部原犹太人翻译经典最终成为了基督教会的传家之宝尤其是东方正教会,至今仍将其奉为权威旧约版本。 
-它就像一座时间灯塔诞生于语言消逝危机中却意外照亮个宗教的未来最终成为连接古代近东与古典世界、犹太教与基督教过去与现在永恒坐标+===== 永恒遗产:一份留给世界的文化宝藏 ===== 
 +尽管历千年风雨,七十士译本的价值却从未褪色。它如同扇尘封窗户我们得以公元前数百年间《希伯来圣经》的古老形态,其文本时甚至比后世流传下来的任何希伯来[[抄本]]都要古老。 
 +更重要它扮演了文明“连接器”的角色。它将深刻的希伯来神论思想与精妙的希腊哲学语言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套全新神学词汇塑造了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并深刻融入西方文明的血液。 
 +从亚历山大城的一项翻译工程,到一个伟大宗教的奠基石再到一份不朽的世界文化遗产,七十士译本的生命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关于信仰语言和文明交流的壮丽史诗。它雄辩地证明,伟大的思想一旦被翻译和分享,就将拥有跨越时空改变世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