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洋的无形杀手:坏血病简史

坏血病(Scurvy),这个名字听起来仿佛来自中世纪的哥特传说,充满了阴森与腐朽的气息。然而,它并非虚构的梦魇,而是一种真实、残酷且曾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疾病。从本质上说,坏血病是由于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抗坏血酸)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崩溃。它的症状极为恐怖:牙龈首先会变得像海绵一样肿胀、发紫、流血,牙齿随之松动脱落;皮肤下出现大片瘀斑,仿佛被无形的手殴打过;旧的伤口会重新裂开,骨折过的地方会再次断裂;最终,患者会在极度的疲惫、内出血和心力衰竭中痛苦地死去。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坏血病是潜伏在每一艘远航只上的幽灵,它杀死的水手远超海战、风暴和海盗的总和,它曾是大航海时代最致命的枷锁,也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时付出的最惨痛的代价之一。

坏血病的幽灵并非始于大航海时代,它的低语早已在人类历史的角落里回响。古埃及的医学文献《埃伯斯纸草卷》(Ebers Papyrus)中就记载了类似牙龈出血和身体虚弱的症状,并推荐食用洋葱和蔬菜作为疗法,这或许是人类与坏血病最早的无意识交锋。古希腊的“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描述过军队中流行的口腔溃烂、腿部瘀青的怪病,这同样指向了坏血病的影子。 然而,在那个以陆地文明为主的时代,坏血病始终是一个零星、偶发的麻烦。人们的饮食结构相对多样,总能从新鲜的蔬果中获得足够的“神秘养分”,从而将这个魔鬼压制在萌芽状态。它就像一个蛰伏的猎手,静静等待着一个能让它大开杀戒的舞台。 这个舞台在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期间初现端倪。成千上万的欧洲士兵进行长途跋涉和长期围城,他们的补给线被拉长,饮食变得极其单调,主要依赖于可以长期储存的谷物和腌肉。很快,坏血病便在军营中大规模爆发。当时的编年史家描述道:“上帝的惩罚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的牙龈和腿部开始腐烂,无人能够幸免,士兵们虚弱得无法站立,只能在绝望中等待死亡。” 他们将此归咎于“不洁的空气”或是“神的愤怒”,却从未想过,解药或许就藏在他们鄙夷的、无法长期保存的“乡下人食物”——新鲜蔬果之中。

如果说中世纪的坏血病只是小试牛刀,那么从15世纪末开始的大航海时代,则彻底将它从一个次要角色推上了历史的中心舞台,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死神”。当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探险家扬起风帆,驶向未知的大洋时,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惊涛骇浪,更是这个潜藏在食物配给中的无形杀手。 远洋航行的时间动辄数月甚至数年,船上空间有限,不可能携带大量容易腐烂的新鲜食物。水手们的标准口粮是硬如石块的“船用饼干”(Hardtack)、咸得发苦的腌牛肉或腌猪肉,以及大量的朗姆酒。这些食物提供了足够的热量,却几乎不含任何维生素C。通常,在出海一到两个月后,当船员体内储存的维生素C消耗殆尽时,坏血病的症状便会悄然降临。 葡萄牙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在1497年开启他那趟开辟印度航线的史诗级航行时,他的160名船员中,有多达100人死于坏血病。他在日记中惊恐地记录了船员们牙龈肿胀、口中散发恶臭、四肢无力直至死亡的全过程。费迪南·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更是人类勇气与悲剧的交响曲,在他的船队中,坏血病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了任何一场战斗。幸存的船员安东尼奥·皮加费塔记录道:“我们最大的不幸就是这种病。患者的上牙龈和下牙龈都肿胀起来,以至于无法进食。他们就这样死去了。” 在长达三百年的时间里,坏血病像一个无法摆脱的诅咒,笼罩着每一位水手。据估计,从1500年到1800年,死于坏血病的海员可能超过两百万人。这个数字是如此庞大,以至于它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海上实力和殖民扩张的成败。一支舰队的战斗力,往往不是取决于火药和炮弹的数量,而是取决于船上有多少人还能站着。人们尝试了各种匪夷所思的“疗法”:

  • 用硫酸漱口
  1. 喝海水
  • 在甲板上剧烈运动
  1. 将病人活埋在沙土里,只露出头部
  • 饮用一种由多种草药和“秘方”混合而成的“长生不老药”

这些方法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反而加速了患者的死亡。坏血病成为了人类征服海洋之路上最难以逾越的障碍,它嘲笑着人类的无知,吞噬着无数鲜活的生命。

在绝望的黑暗中,一丝理性的光芒终于在18世纪中叶划破天际。这道光芒来自一位名叫詹姆斯·林德(James Lind)的苏格兰海军外科医生。林德医生曾在海军服役,亲眼目睹了坏血病的可怕,他不像其他人那样满足于祈祷或沿用那些毫无根据的传统疗法,而是决定用一种全新的、系统性的方法来寻找答案。 1747年5月20日,在英国皇家海军的“索尔兹伯里号”(HMS Salisbury)战舰上,林德进行了一场在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这次实验被后世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次临床试验。 他的设计在当时看来是革命性的:

  • 样本选择: 他挑选了12名病情和身体状况都非常相似的坏血病水手。
  • 控制变量: 他确保这12名水手居住在相同的船舱,吃着完全相同的基本饮食。
  • 分组干预: 他将这12人分成6组,每组2人。在相同的基本饮食之外,每一组分别给予一种不同的“补充疗法”:
    1. 第一组:每天喝一夸脱(约1.1升)苹果酒。
    2. 第二组:每天服用25滴硫酸酏剂。
    3. 第三组:每天喝六匙醋。
    4. 第四组:每天喝半品脱(约0.28升)海水。
    5. 第五组:每天吃两颗橙子和一个柠檬。
    6. 第六组:每天服用由大蒜、芥菜籽等混合而成的辛辣糊状物。

实验结果是惊人且清晰的。仅仅六天之后,食用了橙子和柠檬的第五组水手就奇迹般地康复了,其中一人甚至可以重新回到岗位上工作。其他各组的病情则毫无改善,甚至还在恶化。林德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柑橘类水果中含有某种能够治愈和预防坏血病的神秘物质。 1753年,林德将他的发现写入了《坏血病专论》(A Treatise on the Scurvy)一书。然而,令人扼腕的是,他的革命性发现并未立即引起重视。当时的英国海军高层思想僵化,他们认为将宝贵的船上空间用来储存昂贵且易腐烂的柠檬是“不切实际”的。此外,林德的书中也混杂了其他未经证实的理论,削弱了他核心发现的说服力。科学的曙光已经出现,但官僚主义和思维惯性让整个世界又在黑暗中摸索了近半个世纪。

历史的转机终于在40多年后到来。另一位富有远见和影响力的医生吉尔伯特·布兰(Gilbert Blane)爵士,他深受林德著作的影响,并利用自己在英国皇家海军中的崇高地位,大力推广柠檬汁作为海军的标准配给。 1795年,英国海军部终于正式下令,要求所有海军舰船必须为船员配备定量的柠檬汁(后来为了节约成本,从西印度群岛进口了更便宜的青柠,即lime)。这一决策的效果立竿见影。在接下来的拿破仑战争中,当法国和西班牙海军的战斗力依然被坏血病严重削弱时,英国皇家海军的水手们却保持着前所未有的健康水平。他们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海上封锁和远征,战斗力也大大提升。 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征服坏血病是英国能够在19世纪建立“日不落帝国”海上霸权的关键因素之一。柠檬汁成为了比任何新式大炮都更具威力的秘密武器。正因为英国水手每天都要喝青柠汁(lime juice),他们也得到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绰号——“Limey”(酸橙佬)。一个简单的水果,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撬动世界格局的杠杆。

尽管人类已经掌握了对抗坏血病的武器,但其中的科学原理依然是一个谜。人们只知道柑橘有效,但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这个“抗坏血病因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解开这个终极谜题的任务,落到了20世纪的科学家肩上。这是一场跨越国界的科学竞赛。1907年,挪威科学家阿克塞尔·霍尔斯特(Axel Holst)和西奥多·弗罗利希(Theodor Frølich)通过对豚鼠的实验,首次在动物身上诱发了坏血病,证明了它是一种膳食缺乏症,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最终的荣耀属于匈牙利生物化学家艾伯特·圣捷尔吉(Albert Szent-Györgyi)。在1920年代末,圣捷尔吉在研究细胞呼吸时,从牛的肾上腺皮质中分离出一种具有强大还原性的晶体,他称之为“己糖醛酸”。起初,他并不知道这种物质的确切功能。直到1932年,在美国科学家查尔斯·格伦·金(Charles Glen King)的独立研究和圣捷尔吉的后续实验共同验证下,人们才最终确认,这种“己糖醛酸”就是苦苦寻觅了一个多世纪的“抗坏血病因子”。 为了表彰其抗击坏血病(scorbutus)的伟大功绩,这种物质被正式重新命名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维生素C。因为这一杰出贡献,圣捷尔吉在1937年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至此,坏血病的神秘面纱被彻底揭开,它的生命周期也从一个神出鬼没的杀手,最终被还原为一个可以被精确定义的化学分子。

今天,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坏血病已经成为一种罕见的疾病。我们生活在一个食物极大丰富的时代,可以轻易地从各种新鲜蔬果中获取足量的维生素C。然而,坏血病的故事并未就此终结,它作为一段深刻的历史记忆,留给了我们宝贵的遗产。 首先,它催生了现代营养学的诞生。坏血病的故事让人们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除了宏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食物中还存在着对生命至关重要的“微量营养素”。这一认知开启了对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探索,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健康和饮食的理解。 其次,詹姆斯·林德的柑橘实验,是现代循证医学的滥觞。他所开创的对照实验方法,至今仍是评估一种疗法是否有效的黄金标准,是所有新药和新疗法上市前必须跨越的门槛。 最后,坏血病的历史是一个关于人类面对未知时的恐惧、愚昧、探索与智慧的宏大叙事。它提醒我们,最可怕的敌人,往往源于我们自身的无知。而战胜它们的最终武器,不是祈祷或偏方,而是严谨的观察、大胆的假设、以及最重要的——用无可辩驳的证据去验证真理的科学精神。这个曾让无数英雄折腰于大洋深处的无形杀手,最终被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彻底囚禁在了一个小小的化学分子式里,这本身就是一首献给人类探索精神的最壮丽的赞歌。